青岛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青岛大学

[切换城市]
青岛站> 青岛教育> 青岛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简称:“中石大”,“石大”,“中国石油大学” 所在地:青岛 类型:工科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工类/研/211

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卓越计划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资怎么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资好不好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师161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6人,博士生导师161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7人,“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者1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资助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8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海外特聘专家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13人,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5人。 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2个创新团队入选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11个教学团队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院士
专职院士
沈忠厚
兼职院士
张国伟、汪集暘、苏义脑、顾心怿、宋振骐、吴文俊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入选时间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蒋有录
2008年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刘润华
2009年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管志川
2010年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研究方向
带头人
入选时间
重质油高效转化的绿色化学与工程
刘晨光
2007年
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
孙宝江
2010年
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
姚军
2012年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入选时间
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团队
查明
2008年
油气田开发创新团队
姚军
2012年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入选时间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蒋有录
2007年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管志川
2007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刘永红
2008年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栾述文
2008年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刘润华
2009年
过程设备课程教学团队
金有海
2009年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团队
刘衍聪
2010年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夏道宏
2010年
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陈世悦
2011年
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团队
刘雪暖
2012年
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印兴耀
2012年

  • 杨少春 【男】
  • 杨少春,男,1962年11月出生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和中国地质学会会员。1981年和1989年分别毕业于重庆石油学校(后相继更名为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科技学院)和石油大学(华东);1992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2001年获第十届孙越崎能源科技奖――“优秀青年科技奖”;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以国家公派留学访问学者身份在澳大利亚的科廷科技大学从事“河流、三角洲相储层和油藏表征”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研究工作,在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及预测、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和地质条件约束的水淹层测井储层评价等方面已形成研究特色;同时在含油气盆地分析方向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承担和完成的科研课题达30余项,其中承担和参加完成了“七五”“山东牛庄油田岩性油藏描述”、“八五”“改善枣园油田开发效果”、“九五”“东部深层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描述、监测与挖潜技术研究”和“十五”“渤海稠油油田少井高产开发可行性研究”等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中的子项目研究。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含油气盆地分析”、“地质统计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等8门课程;指导研究生20多名,其中指导博士生4名。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2)含油气盆地分析;(3)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4)测井地质学;(5)地质统计学在油藏表征中的应用。
  • 李汉林 【男】
  • 李汉林,男,1947年10月生,山东省寿光市人。共产党员,1974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并留校工作,1988年获硕士学位,历任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李汉林教授主要从事石油数学地质、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绘图、油气资源评价、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赵永军 【男】
  • 赵永军,男,1961年7月生,江苏徐州铜山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四川成都理工大学,在石油大学(华东)工作至今。1989年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矿业大学攻读博士。历任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址委员会理事。  多年来,赵永军教授主要从事油气资源评价、盆地数值模拟、石油数学地质、油气化探、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语言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国景星 【男】
  • 国景星,男,教授,博士。河北省隆尧县人,1963年12月生,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并留校任教,2005年晋升为教授。  教学方面,多年来,为地质、应用地球物理、石油工程、测绘、工商管理、计算机、外语、信息等专业本科生、综合班讲授过“油气田勘探”、“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及勘探”、“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地质勘探概论”等课程。参加编写的教材有《石油地质及勘探》、《油田开发地质学》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先后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1996年被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授予“优秀教师”称号。此外,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其中,已完成的国家教委及总公司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学研究方面,先后参加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总公司资助及油田横向科研项目15余项,已完成的项目主要有:“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条件与储盖层特征研究”、“飞雁滩三维工区明下三段气藏描述方法研究”、“孤岛油田中二中馆上段3~5砂层组特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尚店油田滨79、255断块沙河街组主力小层精细油藏描述”、“济阳坳陷长堤东北坡下第三系石油地质基础研究及含油气评价”、“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等。以上项目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 徐守余 【男】
  • 徐守余,男,1968年5月生,江苏东台人。1991年7月获石油大学(华东)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1月破格晋升副教授,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  先后讲授本科及研究生课程40余门次,教学效果优秀,获2002-2004年度中国石油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指导研究生18名,其中已毕业6名。编写“油藏描述方法原理”专著1部。在“石油学报”、“地震地质”等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7篇。  在油藏描述与表征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并率先从事油田地质环境与灾害研究。作为负责人完成的“河道砂储层非均质四维模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在油田推广应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油田地质环境与灾害研究的应用基础研究及石油创新基金项目2项。
  • 张卫海 【男】
  • 张卫海,男,汉族,1963年1月生,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并留校任教,1993年在石油大学(北京)获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历任石油大学(华东)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生讲授“石油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油气运聚与成藏”等课程,是石油大学优质课、山东省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课程建设主要贡献者。指导硕士生10名。  长期从事含油气盆地分析及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油气成藏研究方面已形成特色。负责设计完成了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油气成藏机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 王纪祥 【男】
  • 王纪祥,男,1960年12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专业。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的教学工作及相关科研工作。  教 学:先后为地质、物探、测井、钻井、财会等专业本科生及石油勘探复合人才高级培训班等讲授过“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进展”、“石油地质及勘探”、“石油地质勘探概论”等课程多次。  科 研:先后参加总公司科技攻关及油田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已完成的项目主要有:“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条件与储盖层特征研究”、“东营凹陷盆地发展演化阶段与油气藏保存和破坏之关系”、“柴达木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和盆地模拟分析”、“济阳坳陷长堤东北坡下第三系石油地质基础研究及含油气评价”、“罗布泊坳陷周边石油地质剖面丈量工程”等等。
  • 张世奇 【男】
  • 张世奇,男,1971年10月出生,甘肃省甘谷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为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  1993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9年7月在石油大学(华东)资源系参加工作,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校级科技成果奖多项。
  • 任拥军 【男】
  • 任拥军,男,汉族,1968年4月生,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1994年获应用地球化学硕士学位,现在石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与地球化学学科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讲授“油气地球化学”、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和矿产资源概论等课程。参加的科研项目有十多项。其中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部级课题一项,“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地层油藏综合研究与目标评价”。参加了国家级科研项目“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有效烃源岩分布与评价”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生代不整合面发育与盆地演化关系” 的研究工作,参加部级及其他项目多项。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其中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校科技成果奖六项。
  • 谭丽娟 【女】
  • 谭丽娟,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于1968年10月,于1993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并获硕士学位,目前在读博士。自1993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从事石油地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从属于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曾独立主讲各类本科生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及勘探》、《专业英语》、《石油地质与油矿地质学》、《石油地质勘探概论》等;多次指导本科生野外地质实习和本科生毕业设计。曾编著校内《专业英语》教材1部、参与编写《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教材已投入使用。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已完成、通过评定验收或已获奖的部级课题有3项,中石化集团公司创新基金项目1项,局级课题8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进行的局级课题2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奖励。于统计源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的其它活动中,曾获校优秀教师、校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 胡书毅 【男】
  • 胡书毅,硕士,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参与储层及沉积相、储层建模、层序地层学及实验室教学改革等工作。中国石油学会会员。主讲过《石油地质实验技术》,《矿物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勘探概论》、《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实验课。编写《石油地质实验技术》实验课教材4章。完成地质野外教学电视片8部。参加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3项,总公司科研项目5项,山东省基金项目1项,石油大学教育研究课题1项,横向科研项目10项,项目。
  • 张立强 【男】
  • 张立强,男,1970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会员。1994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勘探系,1998年3月获硕士学位,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博士。2005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现任油气资源系副主任。   从事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生主讲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地质勘探概论、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等课程。负责完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地质勘探概论”CAI研制项目,获中国石油学会石油高校优秀CAI课件一等奖,另外获得石油大学优秀CAI课件及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在教育类核心期刊《电化教育研究》等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  近年来,先后参加完成国家“973”、“九五”、“十五”科技攻关、总公司及油田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如青藏高原储层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相特征研究、“973”中国典型盆地层序地层分析与岩相古地理再造等。
  • 印兴耀 【男】
  • 印兴耀,男,教授,1962年11月生,浙江奉化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物探专业, 1989年和1998年分别获得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与无线电电子学硕士学位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院长、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载,先后为大学生讲授过《信号分析与处理》、《地震勘探仪器原理》、《现代信号分析》、《地球物理前沿知识讲座》等课程,为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过《储层地球物理》、《反演与层析理论》、《数字图像处理》、《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等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自1996年至今,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40名,目前在读26人。2005年荣获“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涉及到信号分析与处理理论、油气储层地球物理、地震勘探仪器、地震波成像等众多领域。目前主要从事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识别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十五期间完成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3项,其他纵向科研项目5项。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纵向科研项目3项,横向委托课题若干。
  • 李振春 【男】
  • 李振春,男,山东宁津人,1963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地球物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后备学术带头人,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第二负责人”,“211”工程――地球探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学科群物探学科第二负责人,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地球物理系主任。  多年来,李振春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地震波动力学基础》、《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地震新方法新技术》、《地震处理专题》、《多分量地震》、《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地震波动力学》和《地震成像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在科研上,李振春教授一直从事地震成像与偏移速度建模、地震波传播与正演模拟和多尺度地震联合反演与综合解释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所研发的地震成像软件和技术已在胜利油田、江苏油田和中原油田等进行了推广应用,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近五年,李振春教授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了包括“三维双聚型CFT保幅偏移和CFT-AVP分析研究”、“复杂地质体高精度地震成像方法研究与应用”、“波动方程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研究”、“地震叠前成像的地质适应性研究”、“增加深层下传能量地震采集方法研究”、“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与解释方法研究”和“四维地震和动态岩石物理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校局级纵横向科研课题。目前,作为第一负责人的在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CNPC中青年创新基金1项、中石化重点项目2项,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和各种横向课题5项。近两年,作为第一负责人的科研合同经费339万元、到位经费252万元。另外,作为第一负责人正在承担1项校级教改项目。近年来,李振春教授独立指导统招硕士研究生40人,工程硕士和同等学力研究生18人,指导博士4人。
  • 刘展 【男】
  • 刘展,男,1957年4月出生,四川省内江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本科生先后开设了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重磁资料数据处理方法、普通物探、系统工程、数字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等课程;为研究生先后开设了位场处理专门问题、地球物理新进展、系统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油气资源信息理论等课程。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7名。在科研方面,先后承担或参与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项、部级项目2项,横向协作课题多项;获地矿部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两项;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合作编写科技专著两部。在以下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1)重磁电震联合处理与解释技术;(2)基于GIS的地学数据仓技术;(3)环境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
  • 杜启振 【男】
  • 杜启振,男,1969年生。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地震各向异性介质传播理论和多分量地震勘探。
  • 王永刚 【男】
  • 王永刚,男,教授,中共党员,1951年7月生于江苏启东。1975年9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物探专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7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研究生班,1990年赴美国休斯顿大学进修;现为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党委纪检委员,信息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山东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会员,并担任SEG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分会指导教师。主讲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地球物理综合勘探、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开发地震学、三维地震技术、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与应用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承担CNPC重点科技工程项目:“隐蔽油藏地球物理预测方法、技术及目标区典型解剖”、“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山岩油藏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研究”、“非连续沉积盆地岩性、物性和敏感性预测方法探索”、“地震信息属性研究”等;承担各油田的横向协作项目:“地震资料构造层序解释技术”、“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和识别储层裂缝发育带的方法研究”、“三维地震属性体及其波阻抗反演技术研究”、“大港探区典型储层地震属性优化研究与应用”、“井间地震资料应用与解释方法研究”、“微机群并行交互地震处理解释系统研制与开发”、“埕岛北坡第三系河道砂含油性预测方法研究”等20多项。
  • 张军华 【男】
  • 张军华,男,党员,1965年4月生,博士,教授,浙江绍兴人,中国石油学会、SEG会员,校、院教代会代表,省和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1987年物探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任教,现在地球物理系从事石油物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先后讲授过《信号分析与处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地震勘探原理》、《软件工程学与开发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操作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F)》、《C语言》、《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等课程,系教学多面手。爱学生、爱教学,教学效果优秀。曾担任教研室副主任5年,曾获校优秀教师、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胜利石油育才奖、首届大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提名奖、教育部产学研合作教育骨干教师等荣誉。  主要研究成果和方向:1)并行计算和地震资料并行处理方法;2)薄层的地球物理特征研究;3)相干体、复合属性的提取与应用;4)自适应拉东变换和多次波去噪;5)静校正方法研究;6)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处理、解释方法等。
  • 乐友喜 【男】
  • 乐友喜,男,1966年7月生,江苏盐城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并留校任教,2005年晋升为教授。  教学方面,多年来,为物探、地质、应用物理、地理信息、电子商务等专业本科生、综合班、硕士研究生讲授过“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地震新技术新方法”、“地震储层评价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F)”、“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参加编写了研究生教材《现代应用数学》。  科学研究方面,先后参加并完成了中石油、中石化纵向课题“隐蔽油藏地球物理预测方法、技术及目标区典型解剖”、“垂直地震剖面法”、“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山岩油藏研究”,“利用地震资料作岩性预测的方法研究”、“基于岩石物理与地球物理特征关系研究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以及各油田横向课题“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烃类预测”、“富台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方法研究”、“束鹿凹陷西斜坡特殊类型油气藏研究及目标评价”、“埕东北坡上第三系河道砂含油性综合研究”、“复杂地区大倾角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大港探区典型储层地震属性优化研究与应用”、“井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研究与开发”、“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与综合解释方法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滚动精细勘探”等多项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得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 宋维琪 【男】
  • 宋维琪,男1964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籍贯,山东莒县。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地球物理系。  主持和参加纵、横向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先后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青岛市经济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 电话:
    %u0030%u0035%u0033%u0032-%u0038%u0036%u0039%u0038%u0033%u0030%u0038%u0035 %u0038%u0036%u0039%u0038%u0033%u0030%u0038%u0036
相关推荐
贵州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工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工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石河子大学师资好不好,石河子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甘肃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陕西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陕西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